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

113年10月北區雙月會活動紀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2024-11-18

113年10月臨床藥學會北區雙月會

撰稿人:孫國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臨床藥學組組長

    113年10月19日北區臨床雙月會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辦。近年來勝任能力導向藥學教育及全人教學興起,該如何有系統的提升新進藥師能力,制訂完善的訓練計劃及評核方式為一重要議題。本次課程採實體課程,安排一系列CBME及全人教學相關課程,在周六下午感謝大家熱情參與。
    第一堂課邀請到馬偕紀念醫院臨床藥學科張雅惠主任講授「勝任能力導向藥學教育(Competency-based Pharmacy Education)」,說明台灣藥師勝任能力為導向教育的發展與現況、建置過程與藥師核心能力、次核心能力架構及二年期藥師八項可信任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任務的原理、內涵及如何應用於工作場域教學訓練,以信賴等級作為能力進展依據,供臨床工作授權參考。讓教師能將CBME運用於課程設計、教學及評估中1.了解CBME之發展與現況;2.介紹可信賴評估系統的架構與依據;3.如何落實在日常整合性的藥事照護中;4.EPAs進行評估時的實務探討。
    第二堂課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藥學組孫國倫組長講授「運用訓練計畫評核委員會(Program Evaluation Committee, PEC) 進行藥學訓練計畫評核」,訓練計畫評核委員會 (Program Evaluation Committee) 目的是透過系統性地收集與分析醫學教育訓練計劃的課程設計、實施和成效等資料,以監測與提升訓練之品質及成效。依計劃書審閱是否確實執行所有課程、師培、評量與輔導等相關教學活動;並排除執行過程中所遭遇之所有困難。分享北醫附醫這幾年執行PEC的方式與執行成果,並產出「年度訓練計劃評核與修正報告(Annual Program Evaluation, APE)」,制訂年度教學修正目標。
    第三堂課邀請萬芳醫院婦產部傅念慈醫師講授「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EMS)現已被重新定義為骨盆腔以外的系統性發炎性疾病,需要有效的終身治療。在本次課程中,傅醫師分享更新指南和亞太共識中的管理建議,顯示為了更好地優化EMS管理,那些用藥及治療方式可以提供病人長期使用,得已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最後第四堂課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照護教育中心廖若帆副主任講授「全人照護教案設計」,本次課程讓學員瞭解全人照護應有的內容,並了解適當的教案設計及如何用全人照護融入教案中。全人照護(holistic healthcare)係指不僅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生理、心理、靈性及社會之醫療照護,我們除了治療病人的生理疾病外,也要提供民眾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之道,並能及時、有效提供或安排適當之長期照護或安寧照護。並利用SIPOC流程模型,設計適合自己的全人教學課程。
    這些年來,藥學教育融入許多新觀念,藥師必須時時吸收新知,更新專業知識,才能提升照護病人的技能,藉由實體課程,藥界的菁英齊聚一堂,因為大家討論熱烈,整個課程精彩豐富,為這一趟臨床雙月會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圖一、張雅惠主任講授「勝任能力導向藥學教育」


圖二、孫國倫組長講授「運用訓練計畫評核委員會進行藥學訓練計畫評核」


圖三、傅念慈醫師講授「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


圖四、廖若帆副主任講授「全人照護教案設計」,全人本質及臨床實務。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