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與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實踐
撰稿人:吳宜蓁/許郁笙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藥師
在當前教育變革的浪潮中,法律與科技的結合為教師提供了全新挑戰與機遇。本次研討會聚焦兩大核心主題:「性別平等三法」在教育與職場中的正確應用,以及生成式AI在教學中的實踐,為參與教師提供了全面的視角與實踐方法。
性別平等三法:法律與教育的交融
第一堂課程由社團法人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陳儀理事長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實務應用,深入剖析如何在教學現場推動性別平等。課程特別提到,教師需要提升性別敏感度,不僅掌握法律知識,還需在課堂上實踐,例如避免教材中性別刻板印象,並以同理心回應學生的性別相關困擾。
在探討今年的性騷擾#MeToo運動時,陳儀理事長分析如何重新定義性騷擾議題及其對法律修訂的影響。課程中提到性騷擾的本質是權力不對等的展現,這使得教師需格外警惕自身的權力地位及其潛在影響。理事長提醒:「不會對權力位階高的人做的事,就不要對權力位階低的人做。」這句話強調尊重與界線的重要性。
課程還透過案例分析,探討職場性騷擾的多樣情境,從醫院人員之間到職場權力結構中的複雜局勢。教師應理解性騷擾的多面向,並學會透過教育改變文化偏見,幫助學生建立平等與尊重的價值觀。
生成式AI:教育創新的新契機
第二堂課程由南華大學李坤崇副校長主講,探討生成式AI如何為教育帶來革新。從教學設計、評量輔助到研究效率提升,AI在教育中展現了強大的應用潛能。然而,李副校長也提醒,AI的內容錯誤與倫理偏差不容忽視。
在「善用而非禁用」的理念下,講座提出生成式AI的五步法「備問證整優」(PPVIO)模式:
備:周全準備,熟悉AI工具的功能與限制。
問:精准提問,確保答案的精確性。
證:批判性檢證生成內容。
整:整合多元資訊,提升內容深度。
優:優化成果,確保使用透明。
此模式為教師提供了結構化的方法,使生成式AI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還能保留教育的價值核心。
教育的未來:多元視角與批判思維
教師在推動性別平等與應用生成式AI中,需扮演雙重角色: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價值與科技的引導者。在性別平等方面,教師需以敏感度與實踐力引導學生尊重與平等;在生成式AI方面,則需秉持理性與創新的態度,探索技術潛力的同時避免過度依賴。
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議題實則相輔相成,共同指向了教育的未來。教師應站在法律、科技與文化的交匯點,為學生打造多元視角與批判思維的學習環境,攜手建構公平且創新的教育生態。

圖一、第一堂課邀請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陳儀理事長,講授主題「Metoo之後:一起成為更性別友善的人」。

圖二、第二堂課邀請南華大學李坤崇副校長,講授主題「生成式AI在教學的運用」。

圖三、課程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