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增進臨床研究與發表潛能」學術研討會活動紀實
施睿琥主委撰
今年的「增進臨床研究與發表潛能」學術研討會活動,由本學會編輯委員會施睿琥主委主持。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學界與學術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如何提升藥師的研究與發表能力(圖1)。首先由施主委開場致詞正式展開本學術研討活動,主委提到近年來藥師在臨床工作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醫療環境的快速變化與人力資源的短缺壓力。然而,藥師們依然在研究與學術發展方面展現出極大的努力與熱情,為臺灣臨床藥學的進展貢獻了一份重要的力量。施主委也勉勵在場的藥師們持續參與學術研究,以促進臨床工作與學術研究的雙贏發展。隨後,由葉明功教授頒發年度優良文章及優秀投稿機構獎項。長庚紀念醫院(高雄及基隆院區)在投稿數量與品質上的卓越表現,再次獲得學術優良獎及學術風氣獎的肯定。葉教授也以自身經驗,激勵在場藥師投入研究投稿,持續提升學術水準與影響力(圖2)。
本次活動的第一場主題是由亞東紀念醫院的林怡伶藥師擔任,分享主題為「統合分析新手之心路歷程分享」。林藥師以自身在統合分析研究中的經驗為例,深入探討從臨床問題發想、文獻搜尋、到投稿過程中的挑戰與學習。她特別提到如何善用統計工具與PRISMA架構進行分析,並藉由多次修改與審稿回覆來提升研究的精確性與完整性。林藥師鼓勵新手研究者應不畏投稿過程中的困難,並更應積極於將挫折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接著,由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的陳怡樺主任分享了「從新手出發,談投稿的辛路歷程」的主題。陳主任以不同案例的投稿經驗為例,深入分析了投稿動機與面對退稿時的應對策略。她提到,投稿過程中的危機往往隱含著轉機,只要善於檢討與改進,終將達成學術上的突破。陳主任的分享不僅展現了投稿的實戰技巧,更啟發了在場的藥師如何能從不同視角看待投稿歷程。
隨後,由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吳家瑋藥師以「如何兼顧臨床藥事照護及研究發表?」為題,闡述了如何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融入研究。她強調臨床實務、教育、研究三者之間的緊密關聯,並以其在心臟外科病房的臨床藥事服務為例,分享了如何將日常工作的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的研究文章。吳藥師的經驗再度啟發了在場的藥師,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中,達成臨床與學術的雙重成就。
接著活動進入下半場,由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的黃暐晴藥師以「BMJ經驗分享:從花果山到火焰山的研究之路」為題,分享其在抗膽鹼負擔(anticholinergic burden)研究中的投稿經驗與學術歷程。黃藥師詳細說明了其採用的病例交叉研究設計,並介紹了如何針對審稿意見進行調整與回覆。她指出,即使面對多次的審稿與修正,只要秉持科學精神與創新方法,終能獲得期刊的認可。該研究最終成功發表於BMJ國際一流期刊,並為藥師在研究設計與投稿策略上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本次學術研討活動的最後壓軸演講邀請到成功大學賴嘉鎮教授擔任,分享題目為「Nature Medicine經驗分享:找到你的觔斗雲環遊世界」。賴教授回顧了其在跨國合作研究中的經歷,強調真實世界證據在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他深入分析了跨國研究所面臨的數據不一致、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等挑戰,並分享了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提升研究的國際影響力。賴教授的研究成功發表於世界一流的Nature Medicine期刊,為在場的與會研究同好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
最後,本次活動由施睿琥主委進行了學術研討會議活動的總結。施主委感謝各位講者的精彩分享,並勉勵與會的藥師們能將今日的學習應用於實務與研究,進一步推動臺灣臨床藥學的進步與國際化。活動也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與會者皆表示收穫良多。

圖1.講師及主持人大合照

圖2. 葉明功教授開場致詞與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