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臨床藥學會持續教育-電解質與營養管理
全台在2024年經歷大規模輸液缺貨事件,凸顯臨床上靜脈輸液對照護個案的必要性,因此為提升藥師針對內外科使用電解質與營養使用時機並分享臨床經驗,於4月26日假亞東紀念醫院舉辦臺灣臨床藥學會持續教育-電解質與營養管理,邀請亞東紀念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與臺北醫院的專家們共同擔任會議主持人及演講者。 會議開始由亞東紀念醫院王明賢理事開場,接著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李醫師演講,內容強調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的補充是手術前後個案的治療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腸道及腹腔器官手術,常常因無法進食需要完全透過輸液補充,若有缺乏都可能會影響手術後的恢復。將手術分成前中後三個階段,從術前開始,需要避免電解質失衡、營養失衡、水分攝取不足;手術時,將體液維持在正液體平恆相當重要;術後部份,如同術前維持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最後分享四位臨床個案,並帶入複方輸液在臨床上可應用的時機點,且可降低低血鉀、低血磷、酸中毒的發生。 第二位演講者為亞東紀念醫院陳醫師,從一個外科重症案例開始,帶著藥師們回顧個案治療過程及每個步驟或決策,以問答的方式進行互動,例如:Shock病人要不要打Albumin? ECMO病人在初步穩定後即可開始灌食?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會讓ECMO故障,是江湖傳說嗎?再餵食症候群很常見,低磷血症病人都應該「從低開始,慢慢增加」營養補充?......等等,配合帶入臨床文獻,怎麼樣抉擇才是對的,透過一系列臨床文獻佐證及實際案例,在重症營養方面帶給藥師們很實際的應用,並且最後也提醒藥師,ECMO病人的一般營養問題,以及台灣ICU病人Vit D缺乏很常見,有缺乏的病人可以補充。 接著來到下半場,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哈醫師介紹內科重症個案,清楚明確給藥師們指引重症營養四大原則:1.熱量要夠、2.蛋白質要足、3.微量營養素要補、4.水分要限制(ERAS還要合併早期復健)。並強調營養準則第一條就是營養評估,介紹ESPEN Guideline,裡面推薦可以使用NRS-2002及NUTRIC,先將個案分為對營養高風險或低風險,PN在當EN無法滿足熱量需求時要盡早介入。接著討論蛋白質與肌少症,文獻提到在ICU大多個案無法達到蛋白質的目標,所以帶入其他文獻該如何補充熱量及蛋白質,在急性期在前四天熱量部份可以按照每天增加目標熱量25%為起始,在第四天達到所需的100%,蛋白質希望在第四天達到1.3 g/kg/day。因單純補充足夠熱量仍無法阻當肌肉萎縮,所以說明需要適當運動,目前睪固酮針對ICU個案復健幫助的相關研究,再次強調給予充足的營養及蛋白質,是照顧內科重症個案的重點。 最後一位講師為亞東紀念醫院王藥師,結合前面幾位講師的精華,針對癌症及急重症病人在臨床上的營養藥事照護。一開始一針見血的破題,告訴藥師們營養對癌症及急重症病人的重要性,接著引用臨床實證ASPEN及ESPEN Guideline,告訴藥師guideline提到的重點。並且適當的帶入相關藥物及營養補充,例如類固醇、賀爾蒙補充、魚油及Glutamine等,總結最新文獻,讓藥師們清楚知道臨床上如何給予個案適當的建議及如何補充使用。最後針對營養藥事照護上,藥師可以注意那些臨床症狀,給予適當的處置。 在會議休息時段,有與會藥師詢問是否可在其他地區舉辦類似題目演講,以提升藥師針對輸液臨床應用及營養管理的重要性,會將相關需求與學會反映並持續舉辦相關課程,滿足藥師針對輸液藥品或營養照護相關議題的需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