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編輯共識會議紀實
文 / 施睿琥主任委員 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編輯委員會
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編輯共識會議於112年11月26日在台北六福萬怡酒店9樓涵廳舉行。本次會議由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主辦,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編輯委員會承辦,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期刊發展、國際化及學術品質提升的策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於會議開場時表示,期刊的發展關鍵在於學術品質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並期許透過此次編輯共識會議,能促進臺灣臨床藥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期刊發展。 維持期刊質量與提升影響力: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經驗分享 會議首場專題由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教授紀景琪主講,他以《Dermatologica Sinica》的發展經驗為例,闡述如何提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紀教授指出,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衡量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提高IF的關鍵包括減少分母項目(如限制case report的發表)與增加高被引論文(如指南與回顧性文章)。此外,他強調編輯委員會的專業性與期刊的國際化策略至關重要,透過強化審稿機制、提升研究方法嚴謹度及社群媒體推廣,期刊可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可見度。 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的現況與國際化規劃 第二場次,施睿琥主編針對《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報告。首先介紹期刊涵蓋的學術領域,包括醫院藥學、社區藥學、藥學教育及藥物流行病學等。施主編接著說明Web of Science的收錄標準,強調期刊需符合24項品質標準(如編輯嚴謹度、同行評審機制等)及4項影響標準(如引用率及學術影響力)。為提升期刊的國際能見度,主編提出一系列短中長期計畫,包括加速電子審稿作業、吸引國際投稿,以及加強與國際學術機構合作,以期未來能成功進入SCI收錄。 期刊出版的國際合作模式 在國際合作出版方面,飛資得醫學資訊經理李依鈴分享了國際期刊出版的趨勢,並介紹飛資得如何透過國際出版社(如Wolters Kluwer、Medknow)協助期刊進行國際化轉型。李經理指出,期刊影響力的提升除了取決於論文品質,也涉及出版平台的選擇與國際曝光策略。因此,與全球知名學術出版商合作,利用其強大的數據庫收錄機制與國際發行管道,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原著論文與案例報告的撰寫與審查 基隆長庚醫院邵時傑主任針對原著論文與案例報告的撰寫與審查要點進行深入剖析。邵主任強調,原著論文的核心架構應包括明確的研究方法、嚴謹的數據分析與完整的結論闡述,而案例報告則須涵蓋病程描述、治療過程及與文獻的對比分析。此外,邵主任指出作為審稿人應提供具體且建設性的建議,避免過度推論或無效評論,以提升論文的學術價值與期刊品質。 藥物治療綜論的撰寫與評審標準 台北榮總王笙帆博士的講題聚焦於藥物治療綜論的撰寫與審查。王博士提出,文獻綜述的價值在於整理並分析現有研究,以提供清晰的學術脈絡與未來研究方向。因此,作者在撰寫回顧性論文時,應確保關鍵詞檢索的完整性,並適時引用高影響力論文。此外,審稿人應關注文獻回顧的全面性與研究時效性,以確保論文的學術價值與可讀性。 共識與未來展望 在會議最後的綜合討論中,與會編輯委員就如何提升《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的影響力達成以下共識:
本次編輯共識會議圓滿落幕,與會者皆表示收穫豐富,並對期刊未來發展充滿期待。編輯委員會將持續推動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期許《臺灣臨床藥學雜誌》能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重要平台,進一步提升臺灣臨床藥學的學術影響力。 圖1. 張豫立理事長開場致詞。 圖2. 紀景琪教授分享「維持期刊質量與提升影響力: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經驗」。 圖3. 施睿琥主編分享「臺灣臨床藥學雜誌的現況與國際化規劃」。 圖4. 李依鈴經理分享「如何由出版社角度協助臺灣臨床藥學雜誌踏上SCI國際舞台」。 圖5. 邵時傑主任分享「原著論文、案例報告的寫作/審查重點」。 圖6. 王笙帆博士分享「藥物治療綜論的寫作/審查重點」。 圖7. 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