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藥櫃導入策略與實務分享:跨院經驗交流激盪新共識
文 / 陳玉瑩組長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藥材管理部
2025年7月21日,臺灣臨床藥學會舉辦「智慧藥櫃(ADC)應用實務與經驗分享研討會」,採線上形式進行,吸引來自全國各級醫院藥事相關人員超過300人線上參與,顯示此議題於臨床實務中備受關注。本次會議聚焦於智慧藥櫃的導入決策、跨部門協作、實務成效與制度支持等議題,廣邀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進行分享與討論,期盼在資訊化與流程再造的時代浪潮中,共同推動藥事管理邁向智慧化。
會議由張豫立理事長開場致詞,強調智慧藥櫃是整體藥事流程重塑的重要契機,結合資訊介接、臨床應用與教育文化,方能發揮其最大效益。他指出,藉由跨院交流,將有助於建立導入策略與制度設計之參考模式,強化全國藥事服務品質。
首先由臺大醫院藥劑部黃織芬主任進行「智慧藥櫃全院導入的決策與執行關鍵」之分享。臺大自2017年啟動六年期計畫,2024年再啟動三年期擴充案,迄今已於全院病房設置完成。黃主任指出,導入歷程中不僅需評估設備效能,更須重視流程整合、使用文化與教育訓練。臺大採分期、分區試點逐步擴展,搭配標準化作業與多次共識溝通,成功克服初期的疑慮與阻力,建立穩定運作機制。她強調,智慧藥櫃不只是物流工具,而是驅動藥事服務轉型的催化劑。
接續由雙和醫院沈宛真主任分享「我們與智慧藥櫃的這幾年」。沈主任回顧自手術室試行推動以來的心路歷程,並以實證數據呈現導入成效:候藥時間由40分鐘縮減至3分鐘、退藥量下降近3000筆、節省逾260人時作業量,顯示智慧藥櫃在提升臨床效率與安全性上已具成熟實力。她指出,導入過程中最大挑戰來自流程銜接與人力協調,唯有藥師、護理與資訊三方持續溝通,方能達成整合目標。
奇美醫院蘇慧真部長則以「從規劃決策到臨床應用的系統化實踐」為題,分享其院推動智慧藥櫃的完整架構與系統規劃。奇美自111年起規劃導入,113年完成全院上線。蘇部長強調,除需嚴謹設備規格與安全機制設計外,更須關注臨床需求與流程設計之契合。她指出,智慧藥櫃涵蓋率提高後,夜間與假日的藥師調劑壓力大幅下降,亦有助於推動用藥資訊閉環管理,達到品質與效率兼顧。
林口長庚醫院由藥劑部陳惠玉主任壓軸分享「林口長庚ADC導入經驗」,概述自2017年試行至今的歷程。該院從藥局內部導入起步,逐步擴大至急診、手術室及病房單位,至今已全面建置並形成標準作業規範。陳主任指出,導入智慧藥櫃後不僅提高用藥正確性與紀錄即時性,更整合資訊系統與臨床作業流程,達成封閉式用藥管理。她亦以資料指出,點班時間由15分鐘降至3分鐘、退藥重整率降低、護理端藥單正確性提高,展現實務運作之成效。
此外,包括台北慈濟醫院吳大圩主任、台中榮總陳秀美主任、和信醫院許派洲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楊媛婷主任,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謝右文主任等,亦於會中進行綜合經驗分享與交流,針對智慧藥櫃推動過程中之制度建置、流程整合、設備選擇與成本效益等進行深入探討。許派洲主任特別以嚴謹的經濟模型分析指出,雖智慧藥櫃導入初期投入成本較高,但若依各病房實際服務量進行評估,回收年限多可落於合理範圍,建議各院應依據自身條件審慎評估導入模式與規模。多位與談人亦提出,智慧藥櫃導入實非單純設備更新,而是藥事流程再造的契機,應透過結合資訊系統、教育訓練與組織文化持續優化,方能擴大臨床應用與發揮最大成效。
本次研討會在各講者精闢分享與熱烈交流中圓滿落幕,臺灣臨床藥學會亦預告,未來將持續規劃系列智慧藥事主題活動,除邀請藥師端分享規劃與執行經驗外,也將進一步邀請護理人員從實際使用者角度出發,交流操作心得與建議,以促進不同職類間的合作與理解,強化臨床端流程整合,共同發揮智慧藥櫃的最大綜效。

圖一、講師、主持人及與談人合影。

圖二、講師、主持人及與談人於綜合討論環節進行專業交流。

圖三、講師與線上參與者的QA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