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

114年5月中區雙月會活動紀實(林新醫院)

2025-06-27

114年5月臨床藥學會中區雙月會

文 / 陳玫臻、林湧達 林新醫療社團法人林新醫院

    為了強化藥師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者照護中的專業知識,114 年5 月24 日於林新醫療社團法人林新醫院舉行之臨床藥學會中區雙月會,以「HIV藥物治療新趨勢」為主軸,邀請二位感染科專科醫師,帶領大家從治療發展、病人需求與腎臟疾病等面向,全面掌握HIV 藥事照護議題。

    首先,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蘇浤傑醫師帶來兩堂精彩課程,分別就HIV 抗病毒藥物的發展趨勢與感染者未滿足需求進行說明。蘇醫師深入淺出地介紹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作用機轉及其治療策略演變,從早期多錠處方(multi-Tablet Regimens, MTR)進展至單錠處方(single-Tablet Regimens, STR),更邁向二合一療法及長效注射劑,突顯HIV 治療已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不再有「一體適用」的標準方案。此外,蘇醫師也介紹目前國際HIV 治療的新趨勢,強調長效注射劑CAB + RPV 不僅能穩定控制病毒,亦提升病人接受度與配合意願,減少每日服藥帶來的壓力與生活干擾,滿足病人在生活品質與隱私層面的需求。

    接續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鄭孟瑜醫師分享HIV 感染者在腎臟照護與治療失敗上的臨床實務。鄭醫師指出,HIV 感染者常見多種腎臟問題,包括特定腎病類型與其危險因子,並針對腎功能不全時各類ART 的劑量調整原則及如何降低風險提供實用建議。同時,也強調生活型態管理(如規律服藥、運動及控制共病)的重要性。在ART 治療失敗議題中,鄭醫師則針對病毒學、免疫學與臨床三種失敗類型,提出診斷與處理流程建議,並提醒臨床上當病毒量超過1,000 copies/mL 時應進行基因型抗藥性檢測,以利後續用藥調整。此外,也介紹如boosted DRV、DTG、BIC 等具高抗藥性屏障的藥物於治療失敗時的重要角色。
   
    本次雙月會在充實的課程與熱烈的交流中圓滿落幕,與會藥師們回饋獲益良多,課堂中受好評的部分,是對各項藥物特性之圖表整理,清楚呈現不同藥品的組成差異等實用資訊。最後的大合照凝聚了彼此對HIV 照護的熱情與承諾,也為這場學術盛會畫下溫暖句點。(圖三)



圖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蘇浤傑醫師,講授主題「從抗病毒藥物發展看HIV 治療趨勢」


圖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鄭孟瑜醫師,講授主題「HIV 治療的腎臟問題:臨床重點解析」


圖三、研討會合照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