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慧、居家醫療到生活型態醫學— 奇美醫院林宏榮院長建構智慧醫療與永續健康的新典範
Sustainable Healthcare Innovation through AI, Home-Based Care, and Lifestyle Medicine
文/臺灣臨床藥學會 陳玉瑩副秘書長

▲ 林宏榮院長於臺北慈濟醫院分享奇美醫院智慧醫療的創新實踐。
在2025 年台灣臨床藥學會年會中,奇美醫學中心院長林宏榮以「從人工智慧、居家醫療到生活型態醫學:建構智慧醫療與永續健康照護的新典範」為題,分享奇美醫院以「病人中心、同仁優先」為核心,結合AI 技術與跨域創新,打造智慧醫療與全人照護的新模式。
林院長指出,面對少子化與人力不足挑戰,AI 已成為支撐醫療永續的關鍵力量。奇美醫院推動「AI Together」策略,導入智慧藥櫃、智能化療調配機器手臂、智慧調劑台等系統,協助醫療團隊降低重複作業,減輕身心負擔。例如院內自製的化療調配機器手臂已能自動完成七成化療處方,為藥師節省三成以上工作時間。
此外,「A+巡房大聯盟」結合跨領域AI 團隊,開發數位助理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及營養師快速掌握病人資訊,讓臨床記錄時間縮短三分之二。AI 系統亦能自動進行藥物交互作用分析與用藥建議,整合Medi-Span 資料庫與病人檢驗數據,實現精準、安全、即時的藥事決策支持。
林院長進一步分享奇美醫院推動「無牆醫院」的實踐成果。自2021 年起,醫院即率先承接衛福部「在宅長照支援診所」及「遠距智慧照護」試辦計畫,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與居家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HaH),讓病人能在家中接受等同醫院品質的醫療照護。這項模式不僅降低住院費用與感染風險,也為慢性病與高齡照護建立了新的韌性模式。

▲ 林宏榮院長在演說中提到透過AI 驅動的智慧創新與以人為本的醫療價值
在演講的第三部分,林院長介紹「生活型態醫學」理念,指出健康照護應從疾病治療轉向全人健康管理。奇美醫院成立「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以六大支柱——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避免危害物質、正向社會連結——作為臨床介入基礎,協助民眾預防、緩解甚至逆轉慢性疾病。院內推動連續血糖監測(CGM)計畫,幫助糖尿病前期病人提升健康識能,展現生活型態醫學在臨床上的可行性與成效。
林院長以「別人不做的醫療,奇美來做」呼應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精神,強調智慧醫療、居家照護與生活型態醫學並非個別項目,而是共同構築永續健康體系的三大支柱。透過AI 驅動的智慧創新與以人為本的醫療價值,奇美醫院正引領台灣醫療邁向「智慧、人文、永續」的新時代。

▲ 林宏榮院長(中)於TSHP 2025 年會中接受理事長張豫立(左)頒發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