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

2025年臨床藥學會年會「永續藥學實踐」活動紀實

2025-11-03

2025年臨床藥學會年會「永續藥學實踐」活動紀實

文/臺灣臨床藥學會學術委員會王苾如、林玟玲委員

      今年大會主題「永續藥學實踐-人工智慧、創新與全人健康照護」,這些理念已落實在許許多多的藥事服務裏,B組「永續藥學實踐」議程經由學術委員會陳西蕙、王苾如、林玟玲及張維倫委員共同策劃下,安排了五大標竿議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鄭奕帝部主任開場引言,何謂永續藥學實踐?即將永續發展理念導入藥學專業和醫療服務中,範疇包括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經濟效益等,例如綠色藥學,從供應鏈、到更精準的用藥、減少不必要處方以達更經濟的用藥,在服務流程中導入自動化智能化,以減少人力的耗費等,本場五大議題為實踐永續藥學的典範。

一、永續與創新鏈結醫院藥師的未來

      成大醫院鄭靜蘭部主任分享藥劑部自2019年起推動自動化智慧化的經驗,包括門住診及臨床端導入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 Medi-Span clinical醫療決策智能輔助工具。率先於門診導入全國唯一的「片裝藥品直送系統」、引領全國導入「盒裝藥品直送系統」,利用空中軌道將盒裝藥品直接送至調劑台,降低藥師在藥架間穿梭的次數,並使調劑疏失下降59%;「智慧冷藏藥品櫥」、「門診藥品倉儲系統」,定點等待、旋轉式可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外加各調劑台都安裝「自動化儀表板」、「調劑動態即時查詢」,人因工程自動化智能創新,讓藥師日常作業能少彎腰、減少負荷、增加效率,同時提升正確性;「優化藥庫管理作業流程」串聯藥品批號效期數量,結合廠商藥品資料上傳專區,系統可自動帶入資料,全面使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作業,資料即時更新,減少紙張列印,優化作業流程。住院作業,將於今年完成全院導入ADC(Automated Dispensing Cabinet),近8成藥品都上ADC,作業人力共減少3.3名藥師、0.4名護理師、4.6名藥品傳送及書記,全職類每日工時減少66小時。透過創新思維和跨領域的合作,提升日常作業效能。

二、地球永續,開創處方無紙化元年

      花蓮慈濟醫院陳怡珊科主任分享參與推動電子處方箋計畫的實務經驗,配合政府淨零排碳政策,自2020年開始從台東到花蓮做遠距醫療部分,從看診、處方開立至領藥的紙本處方、連續處方五花八門,甚至有病人自行列印彩色處方塗改內容(例如:stilnox的劑量被塗改),當藥師業務繁忙時可能未留意到。此時就可運用以FHIR為技術骨幹,導入電子處方箋TW Core IG實作指引,使處方資料結構化、標準化與可互通。實現政府「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及「政府零碳治理」。另外,紙本處方箋可能遺失、污損,影響病人領藥的連續性,重新申請耗時費力、增加醫療負擔。電子處方箋可以改善紙本缺點,進一步保障處方正確性與用藥安全。而且電子處方箋,實現「看診、開立、領藥」全程數位化,讓遠距醫療的效益真正落地,實現「健康平權」。採用FHIR標準及TW Core IG,確保資料結構化、標準化與互通性,為未來跨機構資料交換,加值應用服務(如用藥提醒、藥歷整合)以及與國家級醫療資訊平台介接奠定基礎。以跨領域專案團隊的方式執行,涵蓋花蓮慈濟醫院、花蓮醫師公會和合作的資訊廠商。電子處方箋流程:1.開立處方箋。2.產生QR Code。3.藥局端讀取。4.確認並調劑藥品。此項執行成果大大減輕社區藥局工作負擔,作業時間由每人次1-2分鐘降為30秒以內。此外,系統中內建之「處方審核機制」亦可協助藥師確認重複領藥與過期處方風險,搭配健保署即時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核對功能,形成閉環式藥事管理流程。過去紙本處方需要保存3-5年,增加藥局倉儲成本,透過電子處方箋,大大降低所需成本。真正的永續與ESG價值體現,全面推動預估花蓮慈院每年可減少60萬張紙本處方,相當於減碳1.35公噸CO2e,具體實踐醫療碳足跡減量目標。

三、Pre-ESRD門診實戰:AI打照永續的藥事照護

      深耕腎臟病藥事照護多年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鄭景耀總藥師,提到「為何得要等到病人住院了,才來告訴他藥品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因此,從住院端跳脫到門診端來規劃此Pre-ESRD藥師門診,讓病人能夠在門診時就先了解到正確用藥。當醫師很努力處方用藥,而病人也很努力吃藥的情況下,為何病情沒有得到改善、甚至還有惡化現象?而這個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藥師門診的4大任務包括:1.ARMS服藥配合度、2.NSAID使用建議、3.藥物相關問題發掘、4.藥物諮詢。藥師針對藥物相關問題,提供判斷性藥事服務(涵蓋疾病自我照顧、用藥知識及藥物使用指導、指導用藥技巧、避免藥物腎傷害並含潛在腎毒藥品用藥衛教),提出藥事照護建議並記錄於藥師門診系統。因此病人的病況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再者,從這轉介當中亦進行跨科別/跨院之問題處方處理流程,成功解決病人用藥所導致的副作用問題。此外,還應用台中榮總行動app-病人自主健康管理的利器,讓病人清楚自己在醫院的5年看診資訊、藥物的餘量等。執行一年多的服務量約近一萬人次左右,服藥配合度從2022年的74.3%提升至2025年的86.7%,NSAID使用從2022年的6.8%下降至2025年的4.8%,甚至發現保健/健康食品的使用狀況,也大幅提升藥事服務成效。面對病人的藥物相關問題,運用「成人教學法」來進行溝通,舉例:藥物配合度差之CKD合併高血壓病人,就可應用7-2-2正確量血壓和配合成人教學法7步驟等完成,確保藥師專業能力永續發展。最後,AI科技導入,應用自動語音辨識(ASR),LLM模型於DRP data mining,提升藥事紀錄品質與效率,同時兼顧病人隱私保護。

四、臨床試驗藥品智能化管理經驗分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專責臨床試驗藥品管理的周先媛藥師,從優良藥品臨床試驗準則的要求,說明試驗藥品管理原則,包括藥品管理人為專責藥師,處方權限僅限計畫主持人和協同主持人、處方對象為該試驗案的受試者、存放條件之溫濕度監控及藥品上鎖管理、調劑流向包括進出調劑餘藥歸還。透過系統建置設定權限,包括試驗案、主持人、受試者、研究助理、專責藥師。智能系統從試驗設定、藥品入庫、發藥流程,輔助藥師調劑作業的各個環節,幫藥師執行四讀五對,四讀:(1) 接受處方箋時,利用藥袋條碼自動帶入核對處方箋、(2) 取藥時,自動開啟櫥櫃及亮燈,引導至藥櫃取藥、(3) 系統自動填寫調劑紀錄,檢核IRT letter規格效期,防止過期、(4) 交付藥品給研究助理,研究助理以電子覆核。五對:(1) 試驗案對,包括IRB案號、主持人、研究助理均以條碼帶入電子簽章、(2) 品項對 及(3) 數量對,均由條碼自動帶入,不再需要與研究助理共同人工核對。然(4) 受試者對及(5) 藥品對,因為與委託試驗單位溝通後仍維持人工作業,受試者名冊由研究助理提供,並人工核對IRT letter 之Kit no. Batch no.以維持盲性。此外,系統的報表功能能提供調劑紀錄表及退藥紀錄表。整體而言,臨床試驗用藥智慧系統上線後,自權限設定、試驗案設定、藥品入庫、藥品發放、受試者退藥、廠商退藥、至結案封存,所有繁複的試驗用藥管理步驟,都能利用系統輔助提升藥師作業效能及病人用藥安全。

五、全方位智能抗凝藥事照護 

      台北榮總醫院林家潔臨床藥師分享自2012年開辦抗凝血藥師門診的實務經驗,與臨床醫師合作打造照護金三角,建置藥師門診系統,遵循國內外治療指引,內建評估項目,以下拉式選單輔助,高效能直覺化作業,規範標準化服務流程;自動計算TTR,自動評估中風及出血風險,提供選藥評估,智能強化醫病溝通,智慧運算提供精準判斷,另提供術前停藥建議,電話追蹤及個案管理功能,後臺建有報表功能,獲得新型專利肯定,並完成技轉及商化,推廣全國應用。另外針對停復藥安全的部分,簡介醫令檢核系統優化過程,於門診待床、手術排程警示,再擴大至門住檢查、麻醉、簽床、入院評估等各環節,經由串聯相關照護平台加強停復藥警示提醒,甚至於病人端以手機提醒的各種機制都將在下個階段上線導入。
    光田綜合醫院陳西蕙科主任於結語時,期許在常規藥事作業流程中,導入人工智慧與創新策略,大幅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耗費後,讓藥師更能發揮專業,提供有溫度的全人整合藥事照護。



圖一、「開場致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鄭奕帝部主任



圖二、「永續與創新鏈結醫院藥師的未來」,奇美醫院藥劑部蘇慧真部長主持,成大醫院藥劑部鄭靜蘭部主任主講


圖三、「地球永續,開創處方無紙化元年」,光田綜合醫院藥劑部謝永宏部長主持,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陳怡珊科主任主講


圖四、「Pre-ESRD門診實戰:AI打造永續的藥事照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王郁青部主任主持,台中榮民總醫院藥學部鄭景耀總藥師主講


圖五、「臨床試驗藥品智能化管理經驗分享」,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學部楊媛婷部主任主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周先媛藥師主講


圖六、「全方位智能抗凝藥事照護」,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陳智芳部主任主持,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林家潔臨床藥師主講


圖七、「總結」光田綜合醫院藥劑部陳西蕙科主任

操作進行中,請稍候~~~~
×
加载中...